OB体育以法治化数字化国际化赋能园林的“重生”与“活化”,讲好中国故事苏州篇章
7月中旬,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00多位业内专家与青年将齐聚苏州,参加“青年与传统营造技艺”国际交流活动。这是苏州这座独一无二的“园林之城”,面向海内外大力推广园林IP的又一场重要活动。
苏州园林不仅是“最江南”的标志性窗口,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处不可替代的瑰宝。园林,一直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案例之一。如何呵护这一文化瑰宝,让它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苏州始终在探索OB体育。
截至目前,纳入名录的苏州园林共108座。数量庞大的园林,大小各异、类型多样,利用情况也相差巨大,光做好保护,其实就很不容易。
2023年9月28日,苏州市政府正式印发《苏州园林分类管理办法》,并于11月1日开始施行。《办法》中规定,根据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管理要求,将苏州园林分为三类管理。
作为苏州最具标识的核心品牌与城市名片,苏州园林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苏州历来重视园林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早在1997年4月1日,《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关于园林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2015年开始,苏州陆续研究制定了《苏州园林管理规范》《苏州园林保护资金使用办法》《苏州市园林绿化专家库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性文件,并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苏州园林名录体系,对列入名录的108座园林进行监管指导。2018年2月,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实施意见》,开启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的新时代。
而这次,《苏州园林分类管理办法》的施行,让园林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权利划分和责任认定: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园林,其中包含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9座古典园林。
其他苏州古典园林。指建成于1949年9月30日以前,且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园林。这类园林有72座,包含公有和个人所有,数量大、分布广。在苏州大市范围内,除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其他县级市(区)均有覆盖OB体育,以姑苏区为最。这类园林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塔影园、可园、詹氏花园、唐寅故居等。
当代苏州园林。指建成于1949年10月1日以后的苏州园林,这类园林共27座。
结合苏州园林的建造年代、遗产价值、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特点,依托《办法》实施园林分类保护管理,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其他苏州古典园林、当代苏州园林分类探索具体管理举措。对遗产古典园林重点突出对世界遗产价值的保护和阐释,对其他古典园林突出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对当代园林突出造园艺术的传承以及体现社会服务功能。
记者了解到,苏州园林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对108座“名录园林”的行业监测、巡视,详细记录园林保护现状并录入监管信息系统,形成《苏州园林监管年报》。针对缺乏专业园林修复能力和保护意识的园主,苏州园林部门主动上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协助他们对园林建筑、元素、树木进行修复和养护。
有业内专家认为,在分类进行科学保护管理的基础上OB体育,三类园林的文化价值将更好得到挖掘,真正让更多人领略到苏州“百园之城”的魅力。
苏州古典园林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然而,古建筑历史悠久,在长时间风、雨、雪,虫蚁病害等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干扰下,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就像人一样,需要时常体检,并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才能延年益寿。
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和国际交流中心负责人顾文华介绍,近年来,由中心实施开展的世界遗产预防性保护监测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前进探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比如,在园林保护修缮方面,邀请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古建筑彩画方面权威单位及专家,保护修缮乳鱼亭彩画;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和古建公司对拙政园芙蓉榭等12处古建筑维修、对狮子林祠堂屋面灰塑修补、对太仓南园景观修复调整等。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时代,苏州早早意识到,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建营造技艺进行保护,不仅能够赋能当下的园林建筑保护与监管,更有利于传统园林建筑未来的修复和传播,以及未来研究人员对传统园林的进一步认识、研究。
近年来,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要把每一座园林数字化,数字化的程度要能看到每一个园林的匾、每一副对联、每一根木雕”的工作部署,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不断推进“数字园林”建设,包括全景数字模型、建筑数字模型、数字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阶段性成果显著。
比如,可视化打造了苏州园林全景数字模型,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高精度构建了苏州园林建筑信息模型,可应用于遗产教育与课堂教学;拥翠山庄、一榭园、环秀山庄等园林建成了古建筑和假山的数字模型,细致呈现匾额、楹联、木雕等要素,部分古建筑实现了结构三维呈现和虚拟拆解,高精度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孪生,并为完善园林遗产监测手段、数字化展示方式奠定了基础,用科技传承园林古建筑营造技艺。去年还数字化采集了19座古典园林的家具、花窗、铺地、陈设等特色要素5000余件,完成对20座代表性砖雕门楼的BIM建模,实施了第一批450幅园林书条石的数字化采集以及18座园林本体及建控范围数字平面航拍绘测。
事实证明,数字技术的应用,破解了传统测绘方法耗时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弊端,既为古典园林测绘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数据信息,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活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实际上,在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浪潮已经蔓延许多城市。比如1500余岁的龙门石窟,从2005年就启动了数字化之旅,探索建立高精度、科学全面系统的涵盖龙门东西两山石窟、院藏文物和拓本、流散文物的数据库,让无价之宝以数字化的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探索实践,与苏州古典园林如今的数字化布局一脉相承,不谋而合。
园林是苏州的金字招牌,早在1981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就被纳入语文课本。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苏州旅游攻略,跳出来的是满屏关于苏州园林的信息。据携程旅行数据,今年“五一”假期,拙政园蝉联江苏景区热度第一,狮子林、留园、虎丘均入选江苏景区热度前十榜单。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苏州园林在国内的传播推广,已经十分成功,但仍然还有挖掘潜力。一方面,要深入“解剖”,提炼每一处园林的内部元素、背后故事,寻找园林“宝藏”,通过不同形式吸引公众参与,深入了解园林内涵;另一方面,是要将更多非头部的园林带进公众视野,缓解“大园热,小园冷”问题,吸引更多游客来苏州打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历史背景的园林,从而使得苏州园林旅游更加立体、丰富。
比如今年,苏州举办首届青少年园林创意挑战赛,吸引400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产出了3000余件园林模型作品、90余组园林创意场景设计,近70个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古建守护优秀方案,在复原苏州园林古建的过程中,更多青少年通过微小的细节加深了对传统古建营造技艺的认知,对园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体悟OB体育。
当下,园林不仅是苏州旅游的顶级IP,还是中国旅游的顶级IP,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审视苏州园林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时,不难发现其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和深厚潜力。苏州园林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精细、精致、精微、静雅”,不仅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谐自然与精致生活的追求,更以绝对的审美感受,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多年来OB体育,苏州园林一直在尝试各种形式“走出去”,从第一次把中国园林文化输送到海外的“明轩”,到目前海外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苏州园林项目“流芳园”,都“圈粉”无数,不断积累文化自信。
去年,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更名为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和国际交流中心,增加了国际交流的职能。从此举不难看出,苏州园林发力国际传播的决心。依托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苏州中心,近年来,苏州连续开展了15届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高级技术人才研修班, 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50余名遗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在全国成立50家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牵头举办新时代苏州园林传承与发展研讨会、青少年无界论坛、苏州园林石质保护中外专家技术线上交流会等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